当前位置:首页>>培养工作

兰州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计划项目简介——《临床科研研究与管理》

创建人:研究生处 日期:2021/7/16 17:47:41 人气:2108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简介:临床科学研究与管理课程系统讲述临床科研与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临床科研选题、设计与质量管理、临床科研中伦理问题、专利和科研项目的申报与撰写、项目管理等内容;该课程设计实用性强,从相关理论准备到务实性操作,内容涵盖面广,介绍该领域最新发展,使研究生把握学术前沿,解决实际问题。

2.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组负责人

李汛,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同时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务委员兼内镜外科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专长:普通外科、内镜微创外科、器官移植。主要研究方向:1、“多镜联合、内外一体”的消化内外科联合的内镜微创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2、终末期肝病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推广应用,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3、甘肃省上消化道早癌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的实施及甘肃省“互联网+内镜大数据信息系统及远程医疗MDT平台”的创建;4、西部高发肿瘤及重大慢病生物标本库及临床信息共享平台。

课程名称

临床科学研究与管理

授课对象

博士()、硕士()

课程类型

学科通开课、学科方向课()、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

 32

课程学分

2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考试方式

考核()、考试(

二、先修课程

1.课程名称:《医学科学研究》

2.课程简介:医学科研方法是临床医师开展临床研究的基础,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一方面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应用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总结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应用医学科研方法开展临床研究,提高处理疑难、复杂病的水平;医学生走进临床实践,不仅要具备诊断思维与循证实践的能力,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别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掌握医学科研方法;

医学科研方法这门课以医学科学研究为主线,贯穿了医学科研方法学的原则与方法,论述了医学科研中所涉及的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卫生经济学等内容的设计原则、方法和评价标准,同时涵盖风险评估与传染病监测预警、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医学科研中的知识产权以及医学科研成果的申报登记与奖励等内容,符合当代医学科学研究之需要;

三、课程目标

1.开设目的:讲授本专业学术前沿,培养使敏锐的思辨和分析能力,能够提出可解决的科学问题,具备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思维体系,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在学习期间产生初步的创新性成果。牢固树立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学术道德观;培养淡泊名利、开放合作的科学价值观;恪守科学诚信与伦理规范。

2.课程目标和任务:对本专业领域的重要研究理论、核心技术及其发展脉络有透彻了解和把握,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在学习期间产生初步的创新性成果。

四、适用对象

博士研究生

五、授课方式

线下授课

六、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与教学设计

医学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造就良医、 守护健康的重要使命。 新时代的健康卫士除了具备最基本的医疗技能外,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崇高的医德。 医学院校有责任培养出健康的、 合格的医学人才。临床科学研究与管理课程组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好课堂教学,尝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通行并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工匠精神,同时注重创新精神、科学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授课教师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科研的中心环节。遵从“心件”工程,即从“心”开始,要精心、细心、贴心、耐心、热心和全心。在教学中做到“用心”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努力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用“心件”软实力助力学生爱国情怀,祁小龙教授将科研创新精神与具体申报融入医学科学研究选题教学中,秦红岩教授在科研论文撰写教学中融入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魏玉辉教授将人文关怀和敬畏之心贯穿在临床科学研究与伦理教学中,白仲添教授结合实例分析将创新思维融入到科研选题与撰写教学中,李子坚教授言传身教,将实事求是、严谨融入临床研究的设计和质量控制教学中,姚佳教授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融入到科研项目管理和专利申报及申报书撰写教学中,孟文勃教授在转化医学教学中要求拓宽视野,构建多元化知识架构将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连接,毛小荣教授将多学科合作融入药物临床研究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创新型医学专业人才”,确保“课程思政”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形成浓厚的课程思政育人氛围,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在授课中把好课程方向,突出课程重点,丰富课程内涵,传授专业学术前沿知识。并结合课程特点编制教案,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到规定内容不缺失、自选内容有特色,充分落实教师的育人职责,形成浓厚的课程思政育人氛围。

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将教学科研活动和立德树人目标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让学生始终坚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忘记自已的理想和肩负的责任,都应当心中有信念,事业有追求,不断超越自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临床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对于医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临床治疗提出更适合的临床治疗指南,还具备着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临床科学研究需要有着温暖的医学人文主义关怀,也要有严谨的科研治学。同时科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仰望星空,有着发现临床问题的敏锐嗅觉的创新性,也要脚踏实地,重视学术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日常临床工作,医疗与科研不应该是冲突的,而是相得益彰的。

七、课程内容(见附件)

八、考核要求

1.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论文综合考核方式;

2.考核方式为课程论文报告形式,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自拟题目,撰写一份申报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书(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