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一院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学习《实践论》、《矛盾论》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创建人:宣传科 日期:2017/10/13 10:54:37 人气:2466
2017年10月11日下午,我院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集中学习《实践论》、《矛盾论》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党委书记赵社文主持会议。
党委书记赵社文领学《实践论》、《矛盾论》,作题为《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化思想认识水平》的重点发言。发言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哲学思维是做好干部的基本修养。他强调,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的意义在于哲学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一般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变化的最一般规律,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思想基础。作为干部要提高思想、能力、作风,必须学习哲学。学习哲学可以使人的思想睿智,善于归纳分析、抓住重点。
第二,《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两论”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针对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发展的必然。“两论”从哲学层面总结了我党成立16年的经验和教训,主要为了清除当时给我党造成严重损害的教条主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山之作。
第三,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围绕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
第四,坚持学用结合推进改革发展。“双一流”建设是国家战略,是机遇,也是挑战。学校对我院和医学学科有明确要求和很大期望。全院干部职工要在发展医疗业务的同时,充分抓好“双一流”建设的契机,推动学科事业建设和发展,要树立人才培养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解决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做好管理改革,学好、用好唯物辩证的思想和方法。要坚持党的领导,持续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支部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以及医德医风建设。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万军领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带领全党直面问题和弊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以钉钉子精神逐步深化,实现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这背后所体现的顽强意志品质和强烈责任担当,与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的奋斗是一脉相承的。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更需要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他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体会书中传达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学习总书记在艰难岁月中有大抱负、为民务实、勤勉担当的精神。要求年轻干部必须牢记总书记提出的20字好干部标准,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直面矛盾,争当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士。
副院长郭顺林结合近期延安学习和梁家河参观学习感受,分享学习心得,对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很大的帮助,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医院党政班子成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学习参考资料: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受教育部政治理论教育司和北京市委大学工作部委托写的高等学校文科共同课哲学教材。于1982年出版第一版,由于反映良好,分别于1984、1990、1995、2004年出版第二、三、四、五版。
2.《中国哲学史》: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全套四本。
3.《学哲学用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初版,作者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全书约55万字,分上下两册,一共结集了作者205篇工作讲话。
4.《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会议领读章节“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该章节采访对象王燕生,当年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住同一孔窑洞。当年底参军入伍,复员后曾在工厂和科研单位工作。会议领读章节如下:
“党的九大召开的时候,我们几个知青都在窑洞里听收音机,当广播里宣读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名单的时候,近平在特别认真地听。结果名单里面没有出现他的父亲习仲勋的名字。当时,近平虽然没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他的情绪是比较失落的。他这个人比较坚强,不会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或者倾诉自己的苦闷,但是我们能理解他的心情:敬爱的父亲已经受到了9年的迫害,至今仍命运未卜;母亲也过着受审查、挨批斗的生活;自己和兄弟姐妹们的头上还戴着“黑帮子弟”的帽子;好好的一个家庭四分五裂……这些,对于他,一个17岁的男孩造成多么沉重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近平没有消沉。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一待就是7年。在这7年时间内,他靠自己的苦干实干做出了一番成绩。
后来,近平在接受采访时讲到了刚插队时的迷茫和后来的转变,这些我都非常认同,他讲得非常实在。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历练和成长过程,没有“天生伟大”这一说。这也就是近平所说的“过四关”当中的“思想关”。
……
对近平来说,他所经历的,远远不止这些。在“文革”期间,父亲被迫害,他被扣帽子、被歧视,被困在陕北穷山沟里,忍受着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然而,近平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他从一个迷茫的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成为一个饱尝人生酸甜苦辣的青年,胸怀为民谋福利的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的人生道路的不同。
近平后来返回北京上学,又有了前途光明的工作,但他却放弃了看似更平坦舒适的道路,反而下沉到基层、沉至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
按照一般人想法,家里帮忙安排一个好工作,选择又清闲又待遇优厚的公职,或者出国留学,甚至移民国外,享受高福利……做这些轻而易举的事情岂不更好吗?为什么要到又苦又累的基层呢?近平选择走这条路,与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抱负是有直接关系的。
我们这个国家,正是因为有一批近平这样的人----未必都是领导干部,可能是工人、农民、教师、医生,无论是不平凡的人,还是平凡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热爱这个国家,愿意穷尽毕生为她而奋斗。所以,中国才会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快的发展和这么大的进步,而且有这么美好的未来。”
文:党委宣传部 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