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风采

宋 兵

创建人:院长办公室 日期:2022/6/9 14:56:36 人气:307

培养一名基本称职的临床医生至少需要10年时间,从懵懵懂懂的青年医师到崭露头角的科室主任,宋兵仅用了14年时间,这在人才济济的三甲医院可谓神速。随后的8年时间,他带领心外科勇往直前,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省内外空白,手术量逐年攀升,到2013年已经达到每年800多例,患者最小年龄为35天,最大的超过80岁,手术数量、种类及质量均稳居全省首位,跻身全国先进行列,这样的业绩令人刮目且叹服。

无心插柳

“当初学医还真不是出于什么崇高的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考失利,分数刚够上医学院,没什么可选的,就填报医学院了。”说起当初的选择,如今已是省内著名心外科专家的宋兵坦言相告。

1987年,宋兵高中毕业,原本学习成绩还不错,没想到高考时临场发挥不好,成绩不尽人意,刚过本科线。母亲是厂矿医生,建议他报考医学院校。

当年的宋兵对医学没什么概念,谈不上喜欢,也不至于排斥,一心不想复读的他听从母亲的建议,报考了当时的兰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

聪明、好学、不服输,入校时,宋兵的成绩在全年级是倒着数的;5年之后,大学毕业时,宋兵的成绩一举跃居年级前几位。

1992年,作为优秀毕业生,宋兵留校分到心外科。那一年,心外科刚刚独立建科,他与心外科共同起步,在不断提高个人技术与修养的同时,也推动心外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飞跃。

 兰大一院心外科专业有着辉煌的历史,1955年,在萃英门医院旧址,在一个不足十平米的手术室内,尹良培教授为一名“风心病”患者实施了“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式分离术”,这是甘肃省第一例心脏手术,也是长江以北地区的第一例,这例手术的成功打响了心外科第一炮。此后,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尹良培教授带领医护人员先后完成了低温麻醉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为心外科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医院心外科专业发展迅速,相继完成了甘肃省第一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动脉导管未必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一期手术治疗,特别是法洛式四联症矫治术的水平,接近同期国内先进水平,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同行的认可,到80年代末,心外科专业年手术量达到80台左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鉴于此,1992年医院决定成立独立的心血管外科, 设病床16张,监护病床两张,并组建了心外科体外循环专业组。当时,正是国内心外学科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与心相伴

悠久的专业,年轻的科室,刚刚独立建科的心外科为宋兵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说实话,刚来时,我对心外科真不抱什么信心。”宋兵坦言。当时,由于诸多原因,心外科刚独立便遇到了发展瓶颈期,年手术量只有四五十例,平均一周才做一例。

作为住院医师,宋兵24小时要守在病房,全科有15张病床,但没什么病人,没事儿可干,这让宋兵很着急。

为了尽快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他经常从市场买回与人类似的动物心脏,对照书本上的解剖图,自己动手,熟悉心脏解剖结构。

看到临近的小儿外科病人多,他就时不时地凑过去,帮忙跑腿,顺带学习临床技术,这为他今后开展小儿先心病手术奠定了基础。

1995年,高百顺接任科主任,心外科开始了第一次腾飞。宋兵也迎来了飞速进步的黄金时期。

1998年,宋兵被派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学习,他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他尽可能地争取多管病人,多写病历,多参加手术。

1999年进修回兰后,宋兵将所学知识用于临床,率先在省内引进开展了“经胸部下段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心病”技术。

2002年至2004年,表现突出的他得到了一个珍贵的机会——在世界著名心脏中心德国心脏中心(柏林)进修学习。两年来,他抓紧一分一秒,积极参与各类手术1000余例。

2004年学成归国后,宋兵与全科人员携手并肩,不断创新,在保质保量完成常规手术的前提下,重点突破高难度复杂外科手术,先后完成二尖瓣替换同时行右肺静脉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冠状动脉搭桥同期主动脉瓣置换术、“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治疗三尖瓣闭锁”,填补了省内在治疗复杂先心病领域的空白。

2005年,宋兵先后完成了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矫治、双瓣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一个半心室矫治术治疗复杂先心病、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同年夏天,他主刀为1例突发性颈动脉破裂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修补手术,挽救了患者生命,又为1例肾癌合并下腔静脉右心房巨大癌拴患者行癌拴切除手术,这两例手术均填补了西北五省此类手术空白。

由于婴幼儿各类脏器发育均不成熟,血管细,手术承受力差,手术风险大,甘肃婴儿先心病的手术治疗迟迟没有开展,2006年时尚处于空白。宋兵迎难而上,与科室医护人员协作,

当年先后完成了12月龄下、低体重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20余例,无1例死亡,填补了甘肃婴儿心脏外科领域的空白,标志着心外科综合实力居甘肃省领先地位,当年,“12月龄以下婴儿心内直视手术”获得医院新技术、新业务一等奖。

随后的几年间,宋兵又相继完成多例高难度手术,并将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最小年龄刷新到了35天,这一纪录至今无人能破。在此基础上,宋兵带领全科逐步增加婴幼儿先心病数量,提高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手术比例和手术质量,降低手术死亡率,目前已成为心外科常规开展业务,并成立了西北地区婴幼儿先心病治疗中心。

攻坚克难

大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凶险,随时会造成血管破裂,导致患者突然死亡。这类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死亡率高,是心外科医生最不愿意啃的硬骨头。

近年来,大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特别是主动脉夹层,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死亡率高达70-80%。特别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内膜破口在升主动脉,易累及主动脉瓣,冠状动脉,及主动脉弓等主要部位,影响相应脏器供血,发生心包填塞、心脏骤停、晕厥,截瘫等可怕的后果,所以,一旦确诊就应及时手术,才能挽救患者生命。

“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是目前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术式,但这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一般需要6-8小时才能完成,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心脏外科中心能熟练开展此类手术。不少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因此在转诊途中或等待手术时憾然离世。

“九十年代初,做这类手术是苦战加血战,由于一台手术下来得10多个小时,且术中容易出血,老师们形象地比喻为‘披星戴月、血流成河’。”宋兵回忆,当年,这类手术死亡率极高。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宋兵一方面分批次派人去国内外著名心脏中心进修学习,一方面不断邀请知名专家来医院示范带教,手把手指导培训。在他的带领下,心外科在大血管瘤治疗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先后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弓半弓置换、全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手术以及胸腹部大血管瘤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等,并成功为上腔静脉梗阻综合症患者实行了上腔静脉重建术。

2011年以来,宋兵又带领科室开展了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杂交”手术等新技术。

2012年以来,科室主动脉夹层手术进步很快,每年能开展二三十例,根据主动脉夹层类型及患者的自身条件,制定出个体化、合理化的最佳治疗方案,从而使治疗取得最佳效果。 

今年5月,在一周之内,宋兵带领他的团队连续成功完成了5例这样的手术,挽救了5位患者生命,这再次验证了心外科的综合实力,标志着心外科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目前,我们科室的业务已经与国际接轨,国内外心外科领域能开展的手术,我们都能做。”宋兵自豪地表示。

打造优秀团队

“外科医生凭的是手艺,这种技术活儿千万不能垄断,要着眼于学科发展,不断培养带教年轻医生。”这是宋兵的老师、原心外科主任高百顺常说的一句话,当年,高百顺就是在老主任、老前辈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在他看来,科主任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培养人才,搭建合理的人才梯队,保证心血管外科专业得到持续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2006年3月,年仅38岁的宋兵接任心外科主任。前辈的言传身教 让他深深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接任科主任后,他将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提出了“敬业、协作、忠诚”的理念,并将其作为科训,指导全科医护人员的思想。

身为科主任,宋兵更是以身作则,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科室,最后一个离开病区。

“心脏手术是大手术,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重,患者病情变化也很快,所以要勤看病人,多观察、多问候,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也许就能挽救一个生命。”宋兵时常告诫科室医护人员。

为了兼顾门诊和住院病人,宋兵将门诊设在住院部病区办公室,每天早上9点之前,门诊病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他,9点之后,他便着手准备上手术,只要不外出学习开会,天天如此。

在科室原有分工的基础上,宋兵借鉴国际先进的心外科专业科室设置,进一步细化了专业分工,优化了工作流程。在医院的全力支持下,心外科组建了省内唯一的专业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组,并拥有独立的手术室,这种近似于欧美先进心脏中心的模式有效地降低了心脏手术的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

说起心外科的分工,宋兵精炼地概括为“1个中心,5个基本点”。“1个中心”就是主刀医生,“5个基本点”就是心外科下设的“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外科手术组、麻醉组、体外循环组及超声诊断组”。每一例手术的实施、每一个病人的诊治,都像是一场战争,主刀医生就是总司令,一声令下,所有的部门都要服从指挥,快速行动。

协作不只是科室内部的协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领域互为交叉,出现了许多新型学科,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更多的物质与技术支持。新的诊疗模式的建立使心外科有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宋兵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加强与全院其他科室合作,共同发展。分别同泌尿外科、普外科、心内科及介入放射科等兄弟科室协作,多次完成了疑难危重患者的诊治。

同时,在原有对外交流合作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每年邀请北京阜外医院、安贞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同行来兰讲学、指导手术,还邀请“国际儿童心连心组织”手术队、德国心脏中心专家及华盛顿“心连心”组织来医院讲学及手术演示。同时,心外科也派人去德国、美国、意大利等进行长期或短期的学习。在这种不断与国内外专家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心外科在手术、麻醉、体外循环、术后监护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2007年,该科在对外交流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美国“心连心”组织中国合作医院正式挂牌兰大一院;欧洲最大的心脏病中心———德国心脏病中心,正式将兰大一院定为甘肃省合作医院。这大大提升了兰大一院的社会影响力,也提高了心外科在同行中的竞争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心外科现有医护人员近80人,要保证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有序、有效运转,切实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缺一不可。

宋兵坚信,只有步调一致,才能推动科室更好更快地发展,职工的忠诚度更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保证。因此,他在科训中重重地写上了“忠诚”二字。

“以心外科为荣,从心底里爱科室,把科室当家,而且要服从我这个当家人的领导。”宋兵坦率地道出他对“忠诚”的理解和要求。

同时, 宋兵也深知“忠诚”的前提是保证每个人有为有位,给每个人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为每个人创造发展成长的平台,让科室年轻医生齐头并进,都能快速成长起来,这是宋兵近年来着手干的大事。

2008年之前,宋兵每年主刀的手术要占到全科手术总量的80%左右,2008年之后,心外科年手术量继续以每年增加50多例的速度上升,但宋兵本人做的手术却越来越少了。

“2013年,我们科室年手术总量超过800例,我本人只做了200多例,我认为这应该得到更高的奖励。”在年终工作汇报会上,宋兵自豪地向院领导邀功。

“现在高难度的手术,科里除了我还有两名医生可以做,有4名医生能独立完成普通手术,心外科最多可以同时开4台手术!”宋兵自豪地说,近两年来,虽然他个人手术做得越来越少,但带起了一支队伍,培养了一批人才,作为科主任,这是最值得骄傲和欣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