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风采

张小贝—在未来的土壤里种下一颗种子

创建人:院长办公室 日期:2022/4/6 8:50:52 人气:279

把根基扎的越稳越好就是一种财富,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琐碎事情,如果你做了,就像在未来的土壤里种下一颗种子,静心等待收获。

初见张小贝,棱角分明的脸上挂着细边条的眼镜,让他看来有点拘谨。又觉得小贝人如其名,是一个平淡又温暖的青年。虽然在熟络后,发觉他并不能算是一个格外沉默的人,但确乎是安静的。

悉心于患者

虽然只是小小的胆囊手术,但是对于陇西来兰打工的农民李强(化名)来说,即使医疗保险给报销很大一部分费用,他仍感到压力颇大。只身来兰打工,没家人陪护,多住一天院就要多交一天钱,这钱可不是自己工地上打3、5天工能赚到的。

看出了李强的难处,接诊的大夫建议他去做日间手术。接待李强的正是张小贝,为了消除李强的顾虑,他耐心地从胆囊功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风险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消除患者的顾虑,才能顺利地进行手术,最终目的是让患者尽早康复。”很快,他为李强开好了化验单。手术很顺利,术后也没有任何异常。第二天下午,李强就被身边的工友接了回去修养,张小贝嘱咐他,回去记得吃消炎药。

在外科4楼,日间手术病房工作的5年中,这样的故事天天上演。张小贝也已经记不得接诊、送出过多少病人了。

求知于医学

长期以来,医院一床难求的压力有增无减,医生也成天被很多病人无法收住院困扰着。为了以病人为中心,适应“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2010年底,医院有意推出日间病房,用以分流病人,提高服务能力。

已经在医院普外科轮转了9个月的张小贝知道了这个消息,也听和他年纪相仿的同事讨论过,“像咱们这样年资浅的医生如果过去了估计只能写写病历、管理病人,上手术怕是根本就没有机会,千万别被‘抽中’”。听到这样的话,张小贝心里的感觉很微妙,一种声音告诉他——“这都只是猜测”,他笑笑:“也未见得不好”。没想到,张小贝还真被俞永江主任“抽中了”。

哑然之余,倒也释然。此番“中奖”并不意外:从学习到工作,“认真”二字从未离开过张小贝。时间回溯到2003年,那年高考数学非常难,考完后,这个第二次冲击高考的农家子弟觉得心情跌入了谷底。一年前首次高考时本科录取线为460分,这次,他只给自己估了430分。上学无望,觉得对不住父母的张小贝打算好了去打工补贴家用。直至本科线公布为402分,张小贝才如释重负,他“中奖”般走进了兰州医学院的大门。

众所周知,医学生的课业繁重,但走上医学之路的人,无不是对医学满怀热忱的。即便是出于枯燥的知识积累过程中,也不会感到烦闷。学习刻苦认真的他不放过每次能上台观摩的机会。每台手术他都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跟上级医生学习,期望手术结束的时候老师能让他做几个简单的操作,比如缝合皮肤。

凭借着这份踏实努力,毕业时,他再次“中奖”进入了兰大一院。和许多医生一样,他没有“假期”的概念,而是把无数个深夜和黎明留在了手术室、留在了病房。他说:“工作态度决定医疗技术。对病人不关心不热情,如何能深入临床,如何能精心治疗,如何能得到病人的信赖,又如何能提高技术呢?”

也正因为这认真劲儿,让他得到了俞永江主任的肯定,让他在工作生涯里一步一步前进。

繁忙于工作

2011年3月,西北首家日间病房宣告成立,刚开始的日子门可罗雀。问题出在哪?讨论后,大家得出了结论:病患对“日间病房”这个新事物的认知需要过程,起步阶段的难点在于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以不勉强为最基本的前提。于是细化调整服务思路,成为科室前期工作的重头戏。开展日间手术,如何确定适应症、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加强日间病房的护理以及术后的随访等,这些“如何”曾让科室成员绞尽脑汁。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病房运转逐步正常,科室小伙伴的工作也日见繁忙。

日间手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入院、手术、复苏、离院的全过程,需要完善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来支撑。为此,对每一个手术项目均建立完善的临床路径,包括术前检查项目、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术后观察内容、术后医嘱、随访内容、出院后健康指导书等。以临床路径为指南,贯穿整个诊疗过程,形成了术前评估、手术实施及术后评估。下医嘱、病历书写、术后观察、出院评估等,随访护士根据临床路径要求随访、指导的协作模式。

同时对于接受日间手术的病患采取集中收治集中管理的模式。在这里,17个病员被集中在一个大病房中个,他们的病种各不相同,有甲状腺的,胆囊、胆道的,腹股沟疝的,脂肪瘤的,肛周疾病的……张小贝的办公区就在病房中,以便于随时能观察每个病人的体征,给予合理个性化的支持。最忙时,张小贝与俞主任两人轮换手术、值班,一天到晚基本没有时间沾凳子,洗漱也全部都在科室里。有时一礼拜不出科室大门,甚至不知外边的天气。2012年国庆节,张小贝与相恋已久的爱人“抽空”结了婚,没时间休婚假就再次投入工作。

精益于技术

在日间手术病房工作,起先“上手术怕是根本就没有机会”的担忧成了无稽之谈。张小贝几乎每天都在做手术,现在很多手术他都能独立完成。这些都让年纪相仿的同事羡慕不已。

技术的提高像功夫一样,是泡出来的,所谓习拳千遍,其义自见,做手术多了,自然会有相应的技艺。如今,张小贝早已掌握了局麻下的日间疝气手术技术,这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原来,疝气包括很多种,其中成人腹股沟疝是不可自愈的,手术是唯一治愈方法。局麻下日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扩大了手术适应症,许多患有心、肺、脑血管合并症、不能耐受全麻或硬麻的老年患者,原本无法手术的,现在都可以在局麻下完成。而且手术前后不用禁食、不下尿管,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不用换药和拆线,当日手术当日出院。而一般的疝气手术,要卧床3天、住院3周、休息3个月。因为减少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复发率,患者节约了治疗费用。日间手术室的这一经验,很快也面向全省开始推广,张小贝也当仁不让的成为主讲人……

他说,原来自己非常羡慕能做大手术的医生,现在则不然。回首来路,更深的体会是:把根基扎的越稳越好就是一种财富,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琐碎事情,如果你做了,就像在未来的土壤里种下一颗种子,静心等待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