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风采

张辉—我的医者梦 一直在路上

创建人:院长办公室 日期:2022/3/30 9:37:58 人气:349


见到张辉,是在一个冬日的下午。个子高高、身材挺拔、阳光、帅气,漾着略带腼腆又暖人的微笑,这位谦和、真诚、并透着儒雅的医生微笑着娓娓道来,他悉心倾听着每一个问题,回答从未发散,朴素的话语里,传递着一股这个职业特有的暖意。

医者梦

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医学?张辉略带腼腆的说:“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但从进入兰州医学院开始,就感觉喜欢上了这个专业。”

平日里爱钻研、爱自学的他有种对知识无限渴求的期待,努力在医学知识海洋里汲取养分。暑假期间,张辉到临夏州人民医院见习,医者身上儒雅、谦和、敬业,以及由此得到患者崇高敬意的医者形象深深地烙印在张辉的心里,“这样的人生真好,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人生。”这是张辉第一次接触临床医生,第一次朦胧中咀嚼杏林春暖的含义。张辉的医者梦、医学路就此才算是真正的开始。

有梦就有未来,追求人生价值的路上也就动力无穷。在日后与书本相伴,上下求索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2004年本科毕业后张辉回到临夏工作,当时基层的卫生条件很落后,仪器陈旧,药房简陋,每天工作“感觉像是在养老”。当初的梦想时时萦绕心头,两个月后张辉不顾身边亲朋的劝说,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来到兰州租了最便宜的宿舍专心复习考研。4个半月的不敢旁鹜、坚持不懈,张辉终于以总成绩专业第一考取了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研究生。3年的研究生时光转瞬即逝,在这段时间里,张辉遇到了他的恩师---李玉民教授,研究生的3年在张辉的口中津津乐道,在普外二科学习的时光让他对梦想变得更加清晰。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张辉未能如愿留到他钟爱的普外二科工作。经过再三考虑,张辉决定继续考取李玉民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让他惊喜的是,因为他硕士研究生期间的优异表现,导师李玉民教授,时任普外二科主任李汛老师、周文策老师积极与医院协调后,张辉终于如愿以偿的留到兰大一院普外二科工作,就这样他从全职博士转变成了在职博士。

一直在路上

毕业后以医生的身份再回到兰大一院工作时,张辉没有任何的生疏感,感觉一下子投入了自己梦想多次的熟悉环境。

边读书边上班这是张辉留校后唯一的选择,时间一下子变得不够用了。张辉笑谈:“时间属于病人,临床是治病救人,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放弃节假日,放弃休息时间两头跑对张辉而言已是家常便饭。“周文策老师教会我很多东西,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先学做人再学做事’,那时候手术量很大,科里人少,手术经常做到深夜。”张辉在临床上的成长很快,付出和努力主任看在眼里,慢慢的周文策主任开始让张辉独立做一些中小手术,担子放到自己肩上,压力也大了许多。虽然工作很繁忙,但是每位团队成员都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每天把这种向上的情绪传递给患者。这样的氛围深深的吸引着张辉,让张辉觉得充满力量,干劲十足。

工作之后张辉更是感觉到了学习的必要。“当时没手术就上课,晚上7、8点从医院下班,路上随便吃点,就赶去兰大二院做实验,经常做实验做到半夜3点,囫囵睡上2个小时,5点30分就起床收拾实验室,赶回兰大一院上班。”读博做实验期间,张辉一直两头跑。也许好事多磨,一次赶回实验室的路上,在路边小店吃饭的时候,张辉的随身电脑被偷了,电脑里的实验数据全部丢失,最后大部分实验要重新做。就这样,普外二科繁忙的工作再加上这个意外的插曲,张辉的博士一直到2014年6月才顺利毕业。
为梦想前行

医者也许平凡但绝不平庸,每个医者身上都有闪光点,而张辉的闪光点确是不显山露水中缓缓雕琢并不经意显露的,不停的思考、探索、琢磨,内心充满了柔软,让人对这个“大男孩”增添了一份敬意。

“不忍心”,简简单单三个字,是一位医者的仁心所在。在内心,张辉对患者怀有深深的同情,“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患者,遭遇病痛折磨,都很可怜,我尽自己最大的可能照顾他们。”一些病人很多年都会和张辉保持联系,张辉不怕被打扰,会被“打扰”,说明病人对自己的医术的肯定和信任。“小老乡,我有点不舒服。”张辉会说:“那你过来,我给你瞧一瞧”。张辉接诊的一位同乡老太太连着4年中秋节,都会给张辉送自己腌的咸菜,做的月饼,直到现在张辉和老太太一家人关系都非常好。

面对患者,张辉觉得,“只有内心柔软,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医者。”然而面对疾病,张辉可谓执著并坚持,必须一究到底。张辉喜欢琢磨,每天睡觉前必须做两件事,一是翻看专业书,结合自己的患者重新理解专业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回想每一个手术和诊治过程,做到每天反省自我,对患者真诚尽心。这让张辉时常会纠结于手术中的点滴,翻书、查文献,想通了豁然开朗,想不通就去请教影像科、病理科等各科的老师,让老师讲解其中的道理,直到明白为止。张辉觉得,“我要学的还很多呢!”

张辉也时常琢磨自己今后的医学方向,“原来觉得好医生就是技术好;后来觉得不光要看的好病人,还要让他们高兴、健康的出院;现在,我时常想大医治未病,以后怎样让病人不得这个病,治好了不再复发。”

难忘的“第一”

每个医者的岁月里都印刻着一个又一个与生命相关的“第一”,第一次记诵希波克拉底誓言,第一次穿上白大褂,第一次用心感悟善待生命的真谛……

第一次手术的情景至今还让张辉津津乐道。什么时间该做治疗?手术该怎么做?第一次主刀手术的情形让张辉既兴奋又倍感压力。张辉为自己的“第一次手术”很成功而兴奋地不能自抑。张辉说:“看着患者术后恢复的非常好,自己内心充满喜悦。”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张辉的手术越做越多,也攻克了越来越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接触ERCP即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张辉就沉迷其中,而熟悉ERCP手术的人都知道,这种手术对医者的敬业精神、耐力、体力都是很大的考验,不但要吃射线,还要穿重达40斤的铅衣,一台手术下来所有手术人员都是大汗淋漓……凭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对解除患者病痛的承诺,置身其中完全忘记自己的张辉,内心溢着满满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那么多难忘的“第一”,在岁月里化成对生命崇高的敬意,对医学执著的探索。而这些点点滴滴也让张辉百炼成刃,淬炼成钢。31岁的张辉现在是肝胆胰外科博士,今年通过了副主任医师的晋升答辩,有望受聘为兰大一院的副主任医师,2014年在甘肃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年会上获得“甘肃省优秀外科医生”荣誉称号;年终考评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2015年2月获得兰大一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5年10月在甘肃省卫计委、甘肃省人民医院举办的全省腹腔镜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所在团队获得团队一等奖。而说起这些近年取得的成绩,张辉却一再强调:“我其实就是科室里一名很普通的外科医生,治愈每一位患者带来的成就感远比这些荣誉更重要”

自省的态度、深思探索的执著、不断磨砺的思维……张辉身上,有多个鲜明的闪光点让人记忆犹新。谈起自己的医者梦,张辉莞尔释然:“我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我迷恋这个职业。我的医者梦,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