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丽—在最好的时光 做最好的自己
创建人:院长办公室 日期:2022/2/22 9:38:30 人气:232
人这一生,哪个阶段是最好时光?
大约青春年少时吧。大把时间、大把精力可供挥霍,未来有无数的可能性可供想象,走错了路、选错了人也许都还可回头……
35岁的李晓丽可能已经走过了这个阶段,可她觉得,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岁月虽会带走青春,却也沉淀下稳稳的幸福。这种稳稳的幸福,不同于青春飞扬,不同于热血沸腾,却担负着简单的满足,开始从平淡日子中感受到快乐,开始从纷繁现实中看到明明白白的远方。
什么是最好的时光?
你若珍惜,就是现在。每时每刻,都是最好。
那么好的时光,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方不辜负。
与自己相处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
也许是小时候背过的《汤头歌》还在脑海里、也许多少受了姐姐学医的影响、也许是父亲义务帮人号脉诊病赢得的尊重看在眼里,当李晓丽长大成人参加高考时,她“懵懵懂懂”地选择了护理专业。
至于护理是什么,认识也极为模糊,总之应该是很适合女孩子做的职业吧。几年的专业学习,李晓丽对护理的专业技能有所掌握,但对护理这个将要终身从事的职业的认识,依然有些迷茫。就在毕业那一年,她报考了临床专业的专升本,并且成功考取。
可是,工作也已经定下来。是去读书,实现内心的渴望?还是端起饭碗先就业?毕竟工作不是那么好找。
何去何从?年轻的李晓丽颇为纠结。
通常,人有两个以上选择的时候,如果选择了这一种,一定会想另一种是不是更好?在这种猜疑思虑中,时光很不快乐地蹉跎远去。
2002年,李晓丽正式参加工作,成为兰大一院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但是放弃心仪专业的专升本机会,选择先就业,多少有些理想屈从于现实的无奈。这种无奈之下,内心还是有些不甘。
“我不后悔”,李晓丽努力说服自己,但当特别忙碌,或遇到不顺心事情的时候,“是不是选错了路”的想法总会油然而生。
对于成年人来说,年龄的增长总是令人害怕,但有时候,年龄增长也全非坏事。当时间一天天过去,李晓丽心中渐渐平稳,尤其是2012年,当她升级做了妈妈,一切变得豁然开朗。心像是走了长长的窄窄的路,突然在那一刻,世界顿然开阔。“整个人踏实了,感觉不再浮着了。实实在在做些事,挺好的。”
听上去有些神奇,可是做了母亲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了孩子当了妈,一个人的世界观竟会随之变化。也许是耳边传来孩子无意识的奶声奶语呢喃之时,也许是手指划过孩子丝绸般的皮肤之时,也许是看见孩子最纯真的笑脸之时,一切都尘埃落定,世界不再嘈杂喧哗,自己也不再盲目以为:没有什么,什么才是好的;而是深深地明白:拥有什么,什么就是好的。
李晓丽决定,要给孩子做榜样,最好的时间做最好的自己。
再回想刚参加工作时的迷惘,李晓丽有点不明白当时为什么纠结,“可能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所有的问题、所有的答案最终都不再重要。没有任何一个答案可以拯救人生。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走在路上,最终找到一条可以跟自己更好相处下去的路。
与病患相处
今天的李晓丽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这不是官话,”她一再强调。这种喜欢,在病人或家属对她表示肯定或感谢时,存在感最为强烈。
血液科的病人,所患多不是小问题,最为常见的就是白血病。这个让人闻之色变、望而生畏的病种,在血液科再寻常不过。从2003年到血液科工作,李晓丽在这里“战斗”了12个青春。天天面对这些身处“水深火热”当中的病患,病人内心的绝望与焦虑,或多或少会感染到医护工作者身上,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等等哲学范畴的思考肯定会有不少。最初,李晓丽也曾为此而感慨过许多。
日复一日地重复一项工作,再感性的人也会变得理性,“时间久了,焦虑少了,尤其是忙于工作时,一心考虑从哪些方面解决问题。”也许这才是最好的态度,医务工作者应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但更应该具备冷静理智面对问题的能力。
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把病人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病人住院期间,李晓丽除了为他们提供护理之外,也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护理知识,病人出院后又电话回访。
“病人的心理疏导至关重要,关键是感同身受,”李晓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时刻注意病人的情绪、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
身处险境的病人无疑会依赖医务工作者,可是李晓丽却说,“病人教会我更多”。
李晓丽忘不了——就在不久前,她收到病人家属发来的一条短信,说自己的女儿在家中离开了人世。“那个小女孩才10多岁”李晓丽的心里非常难过,她想孩子的家长应该更悲伤,可是他们在承受巨大悲痛之时,居然能想到第一时间告诉她这个消息。是信任、也是一种曾经共患难后的告知。李晓丽的心里有万般滋味:自己工作做得好,才能让家属在第一时间记起她;可自己的工作做得再好,也留不住花一般的女孩。
这位病人与家属教会李晓丽——感恩与珍惜。
李晓丽忘不了——那个高位截瘫的病人与智力残障的弟弟相依为命,收入有限、生活困窘,偏又遭遇白细胞减少住进医院……但是兄弟俩表现出的乐观,让李晓丽感动至深。“跟他们比起来,我们得有多幸福。”
这位病人与家属教会李晓丽——知足与乐观。
李晓丽忘不了——那位误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的阿姨,住进了血液科,阿姨的心里有些嘀咕,再加上家人语焉不详,老人觉得自己的病可能是迟早的事了。于是悄悄找到李晓丽,把她拉到一旁说:“家里人不同意,我和你商量商量,死后遗体怎么捐?”李晓丽听后肃然起敬,“一个人面临绝境,以为生命要走到终点之时,首先想到为他人留下什么。”她耐心地给阿姨讲她的病究竟是怎样的状况,完全可以治愈,千万不要胡思乱想。
这位病人教会李晓丽——无私与豁达。
……
每个病人都是不幸的,面对疾病是无力的。可他们身上又充满力量,并将之传递给身体健康的人,让他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这样的工作,怎能不是意义非凡呢?
会有不愉快吗?总会有的。每当此时,李晓丽会劝自己“豁达一点,”一定要从对方的角度着想,试着去理解他的想法。即使真遇到不讲理的,也得讲策略。“先给自己的情绪降温,再想办法让病人冷静下来,凡事总有迂回的空间。”
是的,这世上,没有真正的绝境,只有绝望的思维。凡事总有迂回空间,这不是一种圆滑与世故,而是一种成熟与练达。
与同事相处
两年前,李晓丽开始担任代理护士长,那时她33岁,年轻又有一定经验,正是好年华。
“血液科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团队,老护士长带得特别好,交我手里怎么办?”李晓丽觉得千斤重担、压力山大。
“不能辜负信任”,抱着这样的信念,李晓丽踏上了新的岗位。之前老护士长是怎么教的?周围其它护士长又是怎么做的?李晓丽一直在观察一直在思考,“始终在学习当中。”
18个护士,46张常年排队等待入住的病床,这是李晓丽最主要的工作伙伴和工作环境。
血液科疾病多数和肿瘤有关,护理的特点极为鲜明:液体量大、化疗多、延续性护理要求高。因为这些特点,新来的护士适应期也相应加长、规范化的培训也尤为必要。
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因为忙碌,只有见缝插针抽时间学。
在晨会时间组织学习,要求大家抽空完成学习笔记,并进行考核……李晓丽这个“当家人”像是给小学生布置作业一样,提出的要求具体又细微。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李晓丽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
“缺乏科学机制、缺乏主动性”,李晓丽陷入更深的思考。
从护士到护士长,做好自己的事和管理好一个部门,绝不是推已及人这样简单的道理。身处管理者岗位之后,李晓丽不得不考虑一个团队的良性发展。怎样管理好一个团队,绝不是一是一二是二的数学运算。遇到苦闷,起初李晓丽总是抱着自己消化的心思,单位不说、回家不说,不想让同事、也不想让家人看到自己的软弱。时间长了,她发现总有些苦闷是自己不能化解的,慢慢地,她学会向周围更有经验的人求助。
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另一种成熟。
李晓丽内心很感激周围的人,“他们对我很包容”。感激之余,还是觉得要做得更好,不能辜负别人,也不能辜负自己。在工作中,同事们对她的支持见之于每一个细节,他们发自本心的一些做法,常常令她感动:他们给贫困病患募捐,他们为病人买来蛋糕过生日……
李晓丽的思考从未停止,外出培训时,除了学习对方的技术和经验,她更加注重学习对方的理念,差距在哪儿?怎样去提高?我能做什么?
她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学已经由简单的医学辅助学科逐渐发展成为健康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李晓丽深感,护理科研要加强,她启发大家从日常工作中找课题,去观察去思考,若有所得,就是成果。
除了绩效考核外,怎样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钱不是唯一的,”在李晓丽看来,没有人不想做事,任何人都希望有一个平台可以发挥一已之长,并从中得到认可。
之前科里,大家的岗位相对固定,后来实行轮岗,轮岗过程中,每个人可以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位置,而李晓丽会发现每个人最善长所在。“每个人可以找到存在的价值,价值在于自己的专业,做个专科护士,每个人都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有经验的老护士,李晓丽鼓励他们参与到临床管理当中,“她们经验丰富,是医院的宝。”
学习将继续,学习的方式会有调整,“下一步,计划让大家自选题目轮流讲。”
每年9月,是开学的季节。继2008年完成护理专升本这级跳之后。在2015年的9月,李晓丽即将去甘肃中医学院读护理学硕士。
就在同一个秋天,李晓丽3岁的女儿,也背着小小的书包走进了幼儿园的大门。看着那么小小的身影走进完全陌生的人群中,李晓丽的内心无法平静。孩子上学第一天,她坐卧不宁,比自己上学还要紧张,女儿在幼儿园里有没有哭?吃不吃东西?会不会受委屈?
孩子总会长大,等她长大成人,回想小时在幼儿园“排排坐,吃果果”的岁月,一定会觉得有最好的回忆。如同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你若珍惜,都是最好的时光。
世界那么大,我们的幸福都是小小的。对于此刻的李晓丽来说,最幸福莫过于放学归来的孩子高喊着“妈妈”笑容如花飞扑入怀。那一刻,就是永恒。
青春会去,理想不灭。只有走过青春的人,才会感激年长。成长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财富。
岁月长,衣衫薄,容颜易老,而我心仍是,此间少年。无处不在、无时不是的最好时光里,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