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沛—救死扶伤 不轻言弃
创建人:院长办公室 日期:2022/1/21 16:00:22 人气:222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天都在为保卫患者的生命健康而战,那么急诊科就是这个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刻都在严阵以待,时刻都在准备着……
从进入医院那天起,褚沛就踏上了这块阵地,一守就是近30年,义无反顾,从不懈怠,支撑他一路走下来的除了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外,还有身为共产党员、支部书记的坚定信念。
急诊科的特种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医生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我父亲就是医生。”说起当年学医的缘由,褚沛回忆。
褚沛出生在古浪县一个乡村,父亲是当地的医生,深受乡亲们尊敬和信任。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褚沛也立志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于是,填写高考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院校。
有坚定的信念,自然就有无穷的动力,在兰州医学院学习期间,褚沛勤奋刻苦,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列。1988年,完成本科学习后,凭借在全年级300名毕业生中排名第三的优异成绩,褚沛留校来到兰大一院。
按照院领导的安排,褚沛被分到急诊科工作。当时,急诊科刚刚成立2年时间,由医院的急诊室发展而来,是一个年轻的科室,相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大科室来说,急诊科算是小科室,很不被人看好。
“起初也动摇过,也想换个发展前景更好的科室,但找过几次领导,都被拒绝了。”褚沛坦言,当时急诊科医生紧缺,也没人愿意来,既然走不了,就踏踏实实地工作吧。
褚沛刚上班的那几年,来急诊科就诊的病人不多,一个夜班最多也就十来个病人,有时只有三五个病人,工作相对清闲,加之当时奖金封顶,医护人员既没动力,也没压力。
1996年底,兰大一院在全省率先拉开了急诊科改革的大幕,学习中国医科大学的先进理念,在医院新门诊大楼一楼开通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科室也细分为急诊内科与急诊创伤外科,并设立了抢救室、观察室、EICU、急诊病房、成人静脉输液室等,相应的抢救监护设备也不断配置到位。
随着急诊科力量的强大,病人也越来越多。24小时应诊,全年没有节假日,工作辛苦,风险大,压力大,为了保障生命通道畅通无阻,急诊科医护人员丝毫不敢懈怠,成为医院当之无愧的“特种兵”。
此时的褚沛也由当年懵懂的年轻医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成为时任科主任的得力干将。
1998年,是褚沛在兰大一院工作的第10个年头,这一年,他凭借踏实的工作态度、优秀的表现,在全院中层干部竞聘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急诊科副主任,从一个“特种兵”逐步走上“领头羊”的位置。
打造优秀团队
“以前做小大夫时真没什么要当‘元帅’的想法,只是一门心思干好自己的工作,领导怎么交代的,就怎么去干。”褚沛说,担任科室副主任后,肩上的担子重了,没过两年,老主任也退休了,他成了急诊科的掌门人,责任和义务也随之加大,作为掌门人,褚沛要为科室的发展、团队的进步操心规划。
在急诊科,很多时刻,生命是以分秒计算。与死神赛跑、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成为科室的工作常态——这对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是挑战也是考验。为了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在群策群力下,褚沛为科室确立了朴素的服务宗旨——“高效率、高速度、高度责任感,一切为病人”。他还结合急诊实际,制定了独具特色的科训:“救死扶伤,争分夺秒;敢担风险,不轻言弃!”
对确立的服务宗旨和科训,褚沛身体力行,让别人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并且力求更细致、更完美。在他的带动引领下,急诊科的工作得到了全院上下以及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急性农药中毒已没了心跳的孩子、急性心梗反复心脏停跳的家庭男主力、因家庭琐事而轻生没有呼吸的中年妇女……还有不计其数的创伤等危重病人,在急诊科奇迹般地生还了。感动的家属含泪送来了一面面锦旗和一封封感谢信。
在医疗卫生行业,团队合作至关重要,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对团队合作的要求更为严格。为了打造一个互助友爱、和谐奋进的团队,褚沛遵照医院“学习、凝聚、优质、务实、创新”的院训,在科室倡导“今天的努力,明天的能力”的学习理念,推动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他号召每一名员工制定个人愿景和学习计划,同时,结合科室工作实际和员工个人愿景,召开科室全员会议,制定出科室发展愿景,将科室愿景与个人愿景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员工学习、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积极搭建平台,让科室人员分批次、分梯队外出进修学习,确保科室在圆满完成临床业务工作的同时,科研和论文数量也全面开花,2015年,急诊科科室医护人员共发表论文近10篇,其中SCI 1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急救医学》教材1本。
在褚沛的带领下,急诊科工作量也逐年增加,全年急诊就诊人数达3万余人次,留观人数、输液人次也在逐年攀升。由于受轨道交通建设和医院新门诊大楼施工的影响,2015年全院工作量统计包括经济收入数值有所下降,但急诊科诊治人数仍较2014年增长6.37%,急诊科留观病人数较2014年增长17.99%。2015年,在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医院院前“120”直属分站正式开通运营。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急诊教研室的主任,褚沛还担任着教学及带教任务。在带教尤其住培生工作方面,褚沛根据科室特点在教学上突出了急救和降阶梯思维两个重点,着重培养他们的整体临床思维及对危重病人的急救,这一鲜明的特色受到广大住培生和学生的好评,有效弥补了科局限性学习的不足,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基层进修医师和实习医师。
打铁先要自身硬
“来急诊就诊的,什么病都有,这就要求急诊科医生不仅要了解各个科室相关领域疾病临床表现,还要掌握应急处置技术,反应要快,治疗要准,相对于专科医生来说,急诊科医生面对的病人复杂多样,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也要更多。”在急诊科工作的时间越长,褚沛越觉得知识不够用,但紧张的临床工作加上琐碎的管理事务,令他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和机会进修学习。
2004年秋天,已经是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的褚沛争取到一个机会:去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封闭进修学习半年。当时,有些人不理解,去那里进修学习的都是年轻医生,干的都是打下手的活儿,半年时间不能读个学位,一个科主任去太没必要了。
但褚沛坚信,被誉为医学殿堂的协和医院,即便是进去打杂,也能学到、看到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去了。
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褚沛在协和医院进修没多久,凭借扎实的临床功底,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很快赢得带教老师及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的赏识和信任。在工作中,他们悉心指导带教,放手让褚沛出门诊、写病历,接诊治疗;在生活中,他们与这位来自西北的汉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短短半年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离开协和的那一天,褚沛只恨时间太短,要学的还远远没学够。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满满的收获,褚沛回到兰州。
“这半年时间的进修学习,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仅是技术理念的收获,令我至今获益匪浅的是协和精神。”褚沛感慨地说,协和不愧为医学殿堂,在那里你看不到不认真的医护人员,“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医疗环节,成为每个协和人的行为准则。人在那里工作,自然而然地被感染、被引领,私心杂念都没了,作为医生的高尚职业情操油然而生。
以协和精神为引领,褚沛对科室进行了改革,并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急救技术。近年来,急诊科接诊病人越来越多,白天黑夜24小时都要应诊,相对于日益增多的病人,急诊科医护人员特别是医生的人数远远不够。如何用好现有的人员,保障临床医疗安全有效,这是褚沛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同行眼里,急诊科往往被视为“分诊科”、“中转站”,急诊医生就是“万金油”,什么病都得治,什么病都不精通,不少病人还是得转到其他科室治疗。而在急诊科医生眼里,救命是第一位的,先救命后看病。
来急诊就诊的病人,危急重症多,为了保证第一时间抢救生命,急诊也要分级诊疗,褚沛介绍,按照国际通行的急诊诊疗原则,一般分为5类。遵循这一分级诊疗原则,褚沛及其团队做出服务承诺:热情接待每一位急诊病人,护士在3分钟内做好分诊工作;开通“绿色生命安全通道”,先抢救、后收费,为急危重病人提供快捷服务;执行首诊负责制,急救一体化,决不推诿病人;做到24小时应诊,5分钟内出诊。
褚沛将现有医护人员按照老、中、青梯队合理分组,每组均指定1名医生、护士负责本组的医护协调工作,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放手锻炼年轻医护人员,让急诊科团队快速健康成长起来。
随着急诊科团队的成长,作为掌门人的褚沛工作相对清闲一些了。2011年年底,医院开展了一轮副处岗位竞聘。褚沛勇挑重担,首开医院先河,一人挑起门诊部主任和急诊科主任两幅重担。
一人负责医院两个重要的对外窗口,而且又是人最多、事儿最杂的两个科室,褚沛的工作量骤然加大。坚持工作了近两年时间,医院中层干部轮岗,褚沛由门、急诊主任转为急诊科主任兼任发展规划处处长。
发展规划、科室管理、临床业务、教学科研……,褚沛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期间,因门诊部主任突然患病,褚沛又兼任了半年多时间的门诊部主任。
“说不累是假的,但医院几乎每个中层干部,尤其是临床业务科室主任都在挑重担,我是党员,还是医院第六党支部书记,多干点也是应该的。”褚沛表示,合理地安排时间,科学地统筹规划,为每个人搭建充分发展的空间,有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兰大一院第六党支部共有共产党员29人,由医院门诊、急诊、口腔、皮肤、中心实验室及健康体检6个科室组成。褚沛作为党支部书记,还肩负着组织党员学习,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各项安排部署,紧密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开展创先争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等主题活动。
第六支部党员都在临床业务科室和部门,每个人都担负着大量的业务工作,如何确保学习不流于形式,又能促进临床工作?这是褚沛面临的又一难题。针对此,褚沛利用近年来盛行的新媒体——微信,建立了第六党支部微信群,大家可以随时在线交流学习,推动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不同岗位的党员在学习中共同增长才干,取得了较好效果。
通过微信实时交流探讨,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等方式,褚沛带领支部党员,认真贯彻执行《兰州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坚持“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支部学习培训等工作制度。同时,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全员培训学习。
褚沛认为,加强教育引导、让学习深入人心,从思想上引导大家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愿景,才能把学习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从而把学习的效果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落实到促进培养团队意识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上,通过学习推动工作。通过这种扎实有效的学习和锻炼,近年来,第六支部下属每个科室从科室管理、学科建设、团队精神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急诊科、门诊部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并有多名共产党员连续几年被医院、兰州大学、卫生厅及省总工会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优秀岗位技术能手、急救技能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和荣誉,不仅让支部党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学习给自己和科室带来的好处,也让其他员工找到了学习的信心,在各自岗位上真正起到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