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风采

王雪萍

创建人:院长办公室 日期:2022/1/12 8:30:32 人气:219

十余年漫漫求学路,几经辗转,学成归来。

每次20人左右的门诊接诊量、主管住院部5张床位,这是眼前这个刚刚上班不久的女孩子平常且熟悉的工作。她叫王雪萍,脸上时刻都带着微笑,说话时总是不紧不慢,但走起路来却是相当轻快。与她交谈的片刻中,便能感受到她做起事情来的那股子认真劲儿。

对王雪萍来说,来到兰大一院工作并非意外,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奔赴。王雪萍是土生土长的甘肃人,在迈进大学校园之前,她从未离开过家乡。从小熟悉的环境、时刻挂念的家人,都成为她的软肋,在她在心里牢牢刻下了“兰州”这两个字。如果说,这种情感是让她回到家乡的感性因素,那么,想为家乡医疗水平的发展出一份力,便是让她做出这个决定的理性力量。攻读博士期间,王雪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内科学中的亚专业——癫痫,而“患者多、医生少”正是甘肃在癫痫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一大困境。“如果这类患者得不到规律治疗,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甚至会受到歧视。所以,我想尽一份绵薄之力,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这个爱笑的女孩子眉头紧锁,略显沉重,似乎将说出口的每一个字都化作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学医是一条无比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王雪萍却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将这条路走的格外踏实、精彩。从南昌大学读本科到被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再到考入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她走过的每一个城市,都见证了这份认真与坚持。自踏上学医之路起,她便一路向前,在无数次实验和无数篇论文中追逐着自己的理想。王雪萍说,她的科研不算好,但她真的很喜欢临床。事实上,如今她在临床中的出色表现,都来自于她的每一项科研成绩。读研期间,她先后参与了1项国家自然课题、1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内课题、1项四川省科技厅课题,共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CSCD)1篇,SCI论文6篇,其中2区文章两篇,累计影响因子23分左右。

“至少要先会看病”!这是王雪萍最受主任启发的一句话,也是最能够给她力量的一句话。她始终相信,“会看病”的前提是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因此,面对每一位患者,她都会耐心倾听、用心解答、认真总结,帮助自己从实践中更快的成长。回忆起硕士时第一次接诊的场景,王雪萍至今都觉得历历在目。当时她正在值夜班,晚上两点多的时候,患者突然出现了脑疝症状,因为缺少临床经验,让她面对患者的突发状况时显得有些慌张。但很快,她就从这次紧急情况中总

结出经验:“一是从临床角度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二是要学会如何掌握急诊抢救的知识,更好地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正因为这种认真踏实的态度,让王雪萍能够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给患者提出正确指导,也因为这种踏实与认真,她将自己的“临床名片”书写的越来越厚。

该如何描绘这个女孩子一路学医并最终选择奉献家乡的心路历程呢?我想,“痛并快乐着”应该是最生动而具体的形容词了。“说实话,这一路走来确实很辛苦,有时候也会抱怨,但是我从来没有想

过放弃,因为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正如王雪萍所说,凭借着这股不认输、不放弃的劲儿让她攀爬了一座又一座高峰,也最终回归初心,实现了她“希望以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的愿望。

当各大医院抛出橄榄枝时,王雪萍坚定的选择了兰大一院。褪去大城市的繁华与霓虹,她带着初心重新踏上这片土地。这一次,换她来守护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