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风采

张炜阳:当“兴趣”遇到最好的年华

创建人:院长办公室 日期:2021/11/1 9:13:00 人气:1309

张炜阳:女,1990年1月生,四川南充人,重庆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2015年7进入兰大一院超声科工作,住院医师。

张炜阳给人的第一印象:身材娇小,温婉可人,扎着马尾显得干净利落,声音有着南方人独有的温润软糯,眉眼里总是流淌着笑语妍妍,亲近如邻家女子,在交谈中你又会发现那些专业性的东西通过她的徐徐道来,不再是一个个枯燥乏味的论点论述,而像是一个个音符游弋在周边的空气中,好似不自觉得就能哼唱出来。

罗素曾说过: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的扩大,让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地倾向于友善。张炜阳感觉自己很幸福,因为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一切事物开始探索钻研都是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本科期间,当张炜阳打开第一张超声影像的时候,就被黑白线条和人体器官在想象中的各种对应所惊异,兴趣由此而生。“需要思路清晰,需要立体思维,保持冷静的心、锐利的眼捕捉荧屏上的蛛丝马迹。”自此张炜阳开始沉迷于不断变化的由线线条条组成的黑白海洋世界中。

越是有兴趣越是钻研,越是钻研越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在重庆医科大学读研期间,张炜阳自己制作超声造影剂,进行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等,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1、12点是常态,虽然实验并不是那么顺利,她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因为用心做一件事,充实、有趣、激情澎湃,且很有动力和满足感。

2015年7月,张炜阳跟随男朋友的脚步一起来到甘肃,走进兰大一院超声科。投入工作后的张炜阳,每天最忙的时候要检查120名左右的病人,闲的时候也要检查90名左右的病人,时常不敢喝水,担心上厕所。一周有一天要去住院部“跑床头”,3楼到23楼,23楼到4楼,不停的来来回回上上下下几十趟,到病床边为患者做检查,回到科室写报告,很晚回到家,时常累的一动也不想动。尽管这样,张炜阳对超声的热爱并没减少半分,每当发现一个特别小的血管瘤、囊肿,和临床大夫配合完成一次特别难穿的腹水,得到同行的信任和肯定时,得到患者的认可时,张炜阳觉得所有的疲惫都是值得的。

张炜阳爱学习,在临床上遇到一些新问题新病情,就查文献、请教临床大夫,不断思考总结,用她自己的话说“技术必须过硬。”张炜阳喜欢让自己一直保持“一问便知”的状态。这个喜好既让她变得自信、乐观、随和,也让她无论工作还是学习都锐意进取、不断前行。

“只要我想做成什么事情,我一定要做成。”是的,对于用心投入,不断学习钻研的她而言,目前为止想做的事都做成了。未来,张炜阳也想好了,考博,看看外面的世界,把最前沿的高精尖技术带回来,孕育到兰大一院这个必将更大更新的平台上。

对于目前的张炜阳而言,感触最深的也最难忘的是和患者接触的点点滴滴,“其实人和人,包括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需要的只是把自己放在对方的立场上,只是一份真切的同情、一份小小的尊重而已。情到了,话到了,矛盾自然就轻松化解了。”用心沟通,尽可能为病人着想,这是张炜阳对自己职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