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风采

雒扬:仅此一生 愿不负时光

创建人:院长办公室 日期:2021/8/17 11:47:07 人气:1882

题记:雒扬,男,汉族,1988年10月生,甘肃天水人,中山大学分子医学博士,读博期间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进修两年半免疫学。现任我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我已经爱上这一行,我享受当下的工作。加班也会觉得很正常、是自己应该的,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自己足以慰问自己。”雒扬做一件事,这件事便成了他的生活,沉的下心,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

人生每一个阶段,都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雒扬如是。语速快、但思路调理极清晰,走路办事快,但一切有条不紊,桌面上永远贴满了便签,记录着第二天除常规计划外要做的事,身上总是背着笔记本电脑,走到哪里都可以随时随地开始工作。时间似乎总也不够,但实际上时间已经被最大价值化。没什么娱乐、也不喜交集聚会,生活、学习、工作融合为一,单一并不单调,因为雒扬沉迷其中。

雒扬在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读神经病学硕士期间,一直跟随导师兰大二院神经内科石正洪上临床,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9点,最多的时候一个人管理16个病人,其中包括很多脑炎、脑出血需要随时观察的重症患者,病例还没有整理完,新的病人就进来了。晚上9点后才有时间整理可以做科研的病例数据,每个病例都达40多页,300多个病例的科研数据库全部来自一个一个手工抄写整理,基于扎实的临床数据基础,雒扬研究生期间发表多篇SCI文章。

知道的越多,觉得自己懂得越是不够,雒扬决定必须将学习进行到底,2015年8月,雒扬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山大学分子医学博士,跟随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郑利民教授学习。

国际知名导师,全新领域,一切从头开始,几乎“零基础”的雒扬为了不耽误其他人做实验,白天学习总结,晚上做实验,每天都在失败——总结——重头再来中循环往复。在如此高压下,凭借多年的知识储备、扎实的基本功,全身心的投入,雒扬仅用了5个月就在SCI上刊发影响因子6.13的综述性的细胞分子论文。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恰在此时,中山大学有“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名额,郑利民教授也正和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合作一项关于调控人免疫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的国际项目。雒扬顺利通过考核,跟随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大学郝尔希医院自身免疫病中心内科系主任Nancy Olsen学习,并继续分子生物动物实验。基于前期扎实大量的实验积累,赴美一个月后,雒扬的分子生物实验取了阶段性成果。

没有任何娱乐、休闲,只有闷头做实验,每天熬到凌晨,一周一个通宵,每每看到其他人做实验,一眼不错的盯着,每一个手法都深深印刻在脑海里,思考、琢磨、请教,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每一场讲座都会到场。本身习惯工作到凌晨的人,睡的愈发的晚了,有时候半夜会登高望远,看着星空思考何去何从,然后鼓励自己继续前行。

两年半回国顺利毕业的雒扬,婉拒了导师,回到家乡,走进科研氛围日益浓厚的兰大一院,成为神经内科一名主治医师,“兰大一院不仅有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这个研究细胞转化的平台,更可以让我实现既搞研究、又做神经内科医生,身兼两职的愿望,这里就是我的归属。”雒扬不想脱掉白大褂,他希望用临床的思维来搞科研,让科研的成果能最终应用于临床,他仍在快速行走,数个科研项目仍在继续,主治医师也干的有滋有味,雒扬得工作和生活已融于一体,他有滋有味、乐在其中。

永远为未来投入,坚持做好一件事,相信时间的力量,仅此一生,愿从此不负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