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风采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我的驻村故事

创建人:院长办公室 日期:2021/6/16 11:40:39 人气:1585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我的驻村故事

李鹏

  2019年5月16,对我来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背起行囊,带着使命和担当,我前往庆阳环县吊渠村,开始了自己两年的驻村扶贫之路。

  没有下村之前,我总是纳闷,为什么基层干部总是在喊“苦”喊“累”,难道基层工作真的有那么“恐怖”吗?
  刚到村里第二天,我就和村“两委”干部逐户逐人地对全村1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全面开展一户一策、扶贫手册及危房改造问题排查,建立完善走访台账,为全面掌握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当我到吊渠村工作一段时间后,看到村“两委”干部每天废寝忘食,早出晚归的连轴转工作状态时,我被他们一心为民的精神打动了,于是我也很快调整心态,快速融入,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扶真困,努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每周走访贫困户是我必做的工作,只有了解村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知民情解民忧,才能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服务能力。在走访中,我了解到吊渠村小学的孩子们大多都还不知道电脑是什么,他们特别渴望能上一堂真正的计算机课,于是我开始积极联系协调,医院党委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安排专人将10台计算机送往吊渠村小学安装调试完成,自此孩子们有了属于自己的计算机课。而最让我开心的事莫过于我成为了孩子们的计算机课义务代课老师,一年来,每周一次的计算机课让我有了更多和他们相处的时间,我还清晰的记得,他们第一次触摸键盘鼠标时的小心翼翼,而现在却可以熟练的开机并且使用常用软件,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身为义务代课老师也让我明白了扶贫扶志,教育先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小李,帮我联系下县医院大夫!”电话里传来焦急的声音,原来是村民王荣打来的电话,他15岁的小儿子不慎严重摔伤,救护车正在赶往县医院的路上。挂了电话我立即联系我院驻县医院医生李奋强,开通绿色通道,孩子及时得到了救治,听到孩子转危为安的消息,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孩子的爸爸拉着我的手说多幸运是兰大一院的驻村干部在我们这里,要不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入户走访时,我发现好多农户生了病怕花钱,都是拖着,只要还能下地干农活,就觉得没事,也正因如此好多小病拖成了大病,还有些农户生了病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个科室就医,在发现这一普遍现象后,我每次入户都会询问贫困群众最近身体怎么样,详细讲解医保政策,打消农户担心花钱的顾虑,并积极联系医院相关科室广泛开展义诊活动。现在,我已经成了村里“寻医问诊”义务宣传员。

  2020年初,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及时返回工作岗位,始终坚守抗疫执勤一线,走村串户宣传疫情防控措施,摸排重点人员信息,为打赢疫情阻击攻坚战做了自己该做的事。疫情稍微缓解后,我又积极帮助因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外出就业的贫困户联系工作,全面排查易返贫的重点对象,强化产业、就业和兜底保障措施落实,竭尽全力打好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双赢战”。
  2020年5月,在开展贫困户入户大排查工作中我来到83岁高龄的贫困户余登耀老人家中走访,他虽然年事已高,但思路清晰,一进门就热情的邀请我上炕,说这里暖和,在交谈的过程中,老人家拿出一个印有毛主席头像的旧笔记本,嘴里说着,这是我的交粮本,本里的字迹不好看,但写的很工整;“1968年5月,荞麦1185斤、糜子2464斤、胡麻103斤...,看着那一串串数字让我对眼前这位老人不由得肃然起敬,老一辈严谨务实作风和绝对的对党忠诚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主题党课,我也暗下决心,一定竭尽全力带着乡亲们一起脱贫奔小康。

  一把锁总能找到打开它的钥匙,以心交心,真情帮扶。时至今日,我最牵挂的是贫困户,我最渴望的是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临近脱贫攻坚决胜之时,余日,我定当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用坚持不懈的努力换取吊渠村脱贫摘帽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