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风采

【当疫情发生时】刘晓菊:使命共担 荣誉共享

创建人:院长办公室 日期:2020/7/2 11:25:43 人气:1988

当疫情发生时

刘晓菊:使命共担 荣誉共享




十七年前SARS流行期间,她临危受命,担任甘肃唯一省级定点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非典救治病区主任,领衔甘肃SARS救治工作。十七年后,已退居二线、临近退休的她,主动请战,被任命为甘肃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带领甘肃省规模最大一批172人医疗队,为国出征、驰援武汉。429日,全国妇联、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表彰了40名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先锋,她位列其中,是甘肃巾帼先锋的唯一代表。她就是兰大一院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刘晓菊。


主动请战 带队出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呼吸科医生,刘晓菊对疫情的关注较常人多了科学的思考与分析。看到武汉的医护人员救治新冠肺炎的工作压力如此之大,她说“我一定要上前线,尽我自己所能,援助武汉的呼吸同道”。她的想法得到了她的丈夫,一名老党员和医生的鼎力支持。

刘晓菊郑重向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我有救治SARS的经验,有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带队/负责经历。值此新冠肺炎防控的关键时期,特申请带队或作为一员赴武汉援助新冠肺炎的救治。”

219,刘晓菊接到出发通知,她安顿好90岁多病卧床的婆婆、瞒着88岁的老父亲,放下刚刚满月的小孙子,在丈夫的陪伴下,剪去长发,迅速收拾好行装。

甘肃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有医师52名,护士120名,来自省内67家医疗机构,是甘肃派出的规模最大最大的一支医疗队。作为队长要带好这支队伍、打赢抗疫战,同时保证队员的安全,零感染平安返回,责任重大。

221出征时,刘晓菊代表医疗队郑重表态:医疗队绝不辜负领导的嘱托和信任,不负全省人民期望,圆满完成任务!


身先士卒 救治患者





在带领队员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作为队长,每一位队员的身心健康都是她的牵挂。每当队员有畏难情绪、恐惧、发生可能职业暴露等情况时,刘晓菊都亲自过问,做思想工作,进行心理疏导,抑或调整岗位,使大家都能快乐工作。有位来自基层县医院的护士,到武汉医院工作后,感觉和省级医院的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差距大,每天又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护理特殊的病人,非常紧张害怕,焦虑失眠,吃不下饭。刘晓菊得知后,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专门找她谈话,拿自己当年担任SARS救治病区主任时的科室情况做例子,将心比心,解开她的心结,同时调整她到院感工作。很快,这位护士情绪好转了,焦虑失眠状况也得到改善。有位队员在岗位上突发急性肾绞痛,她马上安排车派人陪同去定点医院治疗,每天亲自询问病情,关心他的治疗,直到病情缓解。

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刘晓菊注重培养全队尤其是90后年轻队员中入党积极分子,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他们谈心谈话,弘扬正能量,推荐11名入党积极分子为预备党员。

为了更好提振队员士气,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汉抗击疫情的真实情况,刘晓菊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次接受各级各类媒体采访,传递正能量,展现白衣战士的风采。

172人来自67家医院,作为队长,刘晓菊要带好队伍,使其安全高效运转。完善组织架构,成立临时党支部,根据工作需要,遴选临时科主任、护士长,医疗组长、护理组长,组建了临床专家组、感控组、后勤保障组分别承担不同职责。

   疫线抗疫,医务人员防护是重中之重,在武汉,利用接管病人前的间歇,刘晓菊对全体队员进行了感控的理论培训、穿脱防护服训练,一对一反复练习,严格考核,为队员零感染打下坚实基础。

在武汉抗疫33天,刘晓菊带领医疗队共收治患者80余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10余人,治愈出院64人。

“第一次感觉到非常非常的疲乏,甚至都怀疑是不是“中招”了?”这种如释重负的放松与疲惫是接到通知结束支援工作的那一刻,刘晓菊带领队员一一交接完病人,当天晚上,到武汉后每晚都要借助眠药才能入睡的她,没吃药就睡着了。这份安心与舒心源于出发时代表医疗队许下的诺言实现了:全体队员零感染,完成任务,平安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