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挽救生命 造福群众——访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承担者、兰大一院周永宁教授
创建人:宣传科 日期:2016/5/23 11:31:16 人气:1929
2015年底,兰大一院的周永宁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了为期3年的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武威市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示范》。在武威从事胃癌防控研究与实践的3年间,周永宁教授及其团队付出了大量心血,也收获了很多经验与感受。
周永宁说,甘肃省胃癌发病率是全国最高的,武威则是甘肃省内胃癌发病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当初省科技厅向国家科技部争取,在武威实施民生科技项目,希望能为群众造福。最终,这次民生科技攻关获得成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经验。
首先,对癌症多发地区来说,做好防控是首要的工作。而要做好防控工作,就要形成三位一体的防控机制,即政府组织、医疗机构实施、民众参与,而不能单纯地由医疗机构一家来做。
其次,民生科技的工作中,要把科普放到重要位置。武威为什么胃癌高发?一是很多群众恶性肿瘤知识贫乏,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饮水不科学;二是群众缺乏体检意识,不能早发现、早诊断;三是很多群众认识有偏差。
周永宁说,通过实施这个民生科技项目,群众的防控意识提高了,很多人改变了生活习惯。而一个家庭成员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一代代传下去。
在这个民生科技项目实施中,对2万人进行了筛查,发现了近300例胃癌,占筛查对象的1.5%。被发现的胃癌患者中,70%是早期胃癌,通过创伤小、花钱少的微创手术后治愈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挽救了这些人的生命。而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也就意味着挽救了一个家庭,意义重大。
在这个民生科技项目实施中,还发现了近3000例可能发展成癌症的癌前病变者。这些人获知情况后,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定期检查,以保护自己的健康。民生科技真正起到了服务于民的效果。
在这个民生科技项目实施中,除了三位一体的防控机制外,还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防控模式,实践证明非常有效。集成的先进胃癌早诊断早治疗技术在基层的应用,培训了一批基层队伍。基层队伍的成熟,方便了群众,群众不走远路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减少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周永宁说,实际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让人感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个综合性工程。一个农村家庭有点钱,只要家里有人得重病,马上就会因病返贫。所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解决经济问题的同时,还要解决健康与卫生问题,这些都要依靠民生科技作后盾。
文章转载自: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周永宁专家介绍:
男,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甘肃省胃肠病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甘肃省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老年消化协作组委员,《World J Gastroenterol》、《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等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消化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擅长消化内镜、消化系肿瘤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紧紧围绕甘肃省胃癌高发区的地域特点,针对胃癌的流行病学筛查、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出了甘肃省胃癌防控策略及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主持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中科院、中组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项,及其他各级项目共1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论著1部。主持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甘肃省医学科技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2011年荣获“甘肃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及“甘肃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2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荣获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称号;作为硕士、博士生导师,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名,并通过项目等为基层培养了大批医疗技术人才。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8:00——12:00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挽救生命 造福群众——访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承担者、兰大一院周永宁教授
创建人:宣传科 日期:2016/5/23 11:31:16 人气:1929
2015年底,兰大一院的周永宁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了为期3年的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武威市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示范》。在武威从事胃癌防控研究与实践的3年间,周永宁教授及其团队付出了大量心血,也收获了很多经验与感受。
周永宁说,甘肃省胃癌发病率是全国最高的,武威则是甘肃省内胃癌发病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当初省科技厅向国家科技部争取,在武威实施民生科技项目,希望能为群众造福。最终,这次民生科技攻关获得成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经验。
首先,对癌症多发地区来说,做好防控是首要的工作。而要做好防控工作,就要形成三位一体的防控机制,即政府组织、医疗机构实施、民众参与,而不能单纯地由医疗机构一家来做。
其次,民生科技的工作中,要把科普放到重要位置。武威为什么胃癌高发?一是很多群众恶性肿瘤知识贫乏,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饮水不科学;二是群众缺乏体检意识,不能早发现、早诊断;三是很多群众认识有偏差。
周永宁说,通过实施这个民生科技项目,群众的防控意识提高了,很多人改变了生活习惯。而一个家庭成员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一代代传下去。
在这个民生科技项目实施中,对2万人进行了筛查,发现了近300例胃癌,占筛查对象的1.5%。被发现的胃癌患者中,70%是早期胃癌,通过创伤小、花钱少的微创手术后治愈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挽救了这些人的生命。而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也就意味着挽救了一个家庭,意义重大。
在这个民生科技项目实施中,还发现了近3000例可能发展成癌症的癌前病变者。这些人获知情况后,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定期检查,以保护自己的健康。民生科技真正起到了服务于民的效果。
在这个民生科技项目实施中,除了三位一体的防控机制外,还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防控模式,实践证明非常有效。集成的先进胃癌早诊断早治疗技术在基层的应用,培训了一批基层队伍。基层队伍的成熟,方便了群众,群众不走远路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减少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周永宁说,实际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让人感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个综合性工程。一个农村家庭有点钱,只要家里有人得重病,马上就会因病返贫。所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解决经济问题的同时,还要解决健康与卫生问题,这些都要依靠民生科技作后盾。
文章转载自: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周永宁专家介绍:
男,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甘肃省胃肠病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甘肃省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老年消化协作组委员,《World J Gastroenterol》、《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等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消化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擅长消化内镜、消化系肿瘤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紧紧围绕甘肃省胃癌高发区的地域特点,针对胃癌的流行病学筛查、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出了甘肃省胃癌防控策略及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主持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中科院、中组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项,及其他各级项目共1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论著1部。主持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甘肃省医学科技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2011年荣获“甘肃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及“甘肃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2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荣获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称号;作为硕士、博士生导师,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名,并通过项目等为基层培养了大批医疗技术人才。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8:00——12:00